Hakodate | 函館.冬末散策 | 2019
北海道,一處感覺充滿浪漫氛圍的雪國。
大雪紛飛、冷冽銀白,是它給人們的印象。​​​​​​​
道南的冬末。
空氣中嗅得出融雪後的濕度。
我想,函館似乎已被春天的先鋒部隊給侵略了。
原本,此次的旅行沒有計畫踏足北海道,只想到日本東北的北三縣旅行,把青森當成折返點。
但計畫總是不及變化,在出發前的幾天才臨時決定這次的道南散策。
即將結束的冬季,也是北海道的淡季。
如果你是像我一樣不喜歡人擠人的感覺,或許你可選擇在這個時節前往。​​​​​​​
冬末春初,函館回歸到最純粹的日常。
本是應該熙來攘往的月台也變得安靜。
連應該排滿人龍的觀光景點,也多了一份難得的悠閒空間。
讓原本維持排隊秩序的圍籬更顯得多餘。
冬末的雪國巷弄,地面或許泥濘難行。
多了白雪的點綴,就是有別於熱帶國家的巷弄。
多了一份浪漫,讓人想駐足停留多按一下快門。
兩排樹葉掉光的樹木、沒有高聳積雪的人行道。
正在轉換季節的坂道,雖然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震撼美麗,但我們卻很享受這份淡季的幽靜。
少了擁擠、少了喧囂。
下了班的列車長輕鬆地走在空蕩蕩的月台,呼應了北海道的淡季。
日本冬天的電車外的景色,彷彿就有種會吸住視覺的魔法。
不自覺的看著窗外,瞬間靈魂被抽離的放空,是一種享受。​​​​​​​
儘管是匆匆一瞥的日常景色,在被白雪加持過後。
就會變成特殊品種的藤蔓,緊緊的抓住旅客視線。
車窗,也深諳讀心術。
在你開始感到視覺疲乏時,會突然給你一幅驚豔的感動。
以前去日本前都會做很詳細的規劃,不過現在都大略看過就直接前往,到了當地才會邊google邊走行程。
不是因為已對日本熟悉而賣乖放鬆;是因為旅行時按表操課,壓力頗大。​​​​​​​
​​​​​​​假設今天必須前往卻未前往、這班車必須搭上卻延誤,這樣的旅行真的是讓自己放鬆嗎?
還是將安排行程這件事設定成隨遇而安,是不是會讓整趟旅行更加愜意呢?​​​​​​​
後來我就除了航班交通、住宿仔細外,其他的行程就交給旅遊地給我的暗示及反饋安排嚕!
小時候看著Discovery頻道,很難想像這世界上真的有地方湖面、河面結冰。
我猜身為亞熱帶的居民,都會像我一樣嚮往著可以走在結冰湖上、在湖上騎著雪橇或是雪上摩托車的情境吧?
此次的道南旅行,讓我真的身處於以前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世界,感覺真的超奇妙!​​​​​​​
到達函館前,我曾經看著網路上蒐來的圖片。
幻想著身處圖片中望著,函館市電穿梭在到處積雪、大雪紛飛的街道上。
無奈因為當時處於冬末春初且暖冬效應,這樣的畫面無法如願看見。
雖然說,無法親眼看見函館市電穿梭在大風大雪之中,有點小遺憾。
但也必須要感謝那幾天的太陽,讓我們免於擔心害怕電車停駛、出入不便的情況。

行程交給旅遊地給的反饋上,其實就是一種旅行的樂趣。
看得見,就感謝。
沒看到,就下次再訪。
自由行與跟團不一樣,可以隨走也可以隨停。
我們在金森倉庫時,有一半的時間都坐在咖啡店裡放空及滑滑手機。
​​​​​​​或許有人覺得出國旅遊,就是要將行程塞好塞滿、買多買夠,這樣才不會浪費出國的時間。
在以前剛接觸自由行時,我們真的是這樣想,總是將行程排得滿滿滿,而且還要按表操課跑行程。
回到台灣後,總是要休息個兩三天才能恢復體力。

經過了多次自由行後,發現以前我們簡直是在殘害自己的身體及雙腳,把自己搞得那麼累,自然影響了旅遊的心情,緊湊的步調反而讓旅遊品質下降。

如今調整了步調一切都以放鬆散心為主要目的。
免於身體承受比在台灣工作時更多的勞累,達到身心靈真正休息的目的。
離開函館的當天,我跟老婆小小的賴床一下。
因為今天除了搭乘新幹線前往東京外,只想利用一點搭車前的時間去函館朝市晃晃。
早晨的朝市,開門的店家滿多,但真正營業的店家甚少,幾乎都在準備營業前的作業中。
有營業的店家其實上門的客人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看店家在門口等待顧客上門。

我跟我老婆都不是所謂的吃貨所以我們留在函館朝市的時間自然不多。

在我們停留的那一個小半時左右,我們目送迎來若干的團客,每團停留時間都在比短的,下車就帶去特定幾間店晃晃,馬上被導遊帶上車,這就是我為什麼不喜歡跟團的原因。

不過老實說,我從第一次出國開始到現在都沒跟過團說,還滿想跟跟團,體驗一下。
距離我們離開函館只剩短短的十幾分鐘。

不知不覺的函館的旅行已經到了尾聲,這趟的旅行沒有讓人震撼的絕景。
卻因為淡季,讓我及老婆可以不疾不徐的在道南最大城市裡悠閒散策。​​​​​​​
搭上新幹線後,我似乎又中了電車窗外的魔法。
不過這次沒有靈魂抽離的放空,卻是滿滿對於前兩天在函館的回憶。
對!回憶!
我一上車後,我與老婆就開始想念北海道了!
我想我們很快就會再次來訪,但不會只是道南,也不會只是函館。
EOS R
EF24-70mm f/2.8L II USM  |  EF16-35mm f/4L IS USM  |  EF135mm f/2L USM
​​​​​​​
​​​​​​​​​​​​​​flickr | Mark Yo

You may also like

Back to Top